首页->新闻动态
 
用户侧市场,风电别掉队
2025-09-08 14:44来源:北极星风力发电网

近日,一则消息引发业内关注。

金马新能源有限公司10套550KW机组设备将出口至蒙古国,用来解决蒙古国当地矿企MAX集团的电力短缺问题,该项目含5MW风力发电单元、10kV开关站、5MWh储能单元。

其官网显示,2021年的时候,该公司的JM330KW风力发电机组也曾出口日本,用于当地分散式风电项目。

这是笔者近两年来第二次看到百千瓦级小风机活跃市场上的新闻,上一则还是几年前凭借百千瓦级小风机在业内引起关注的上海致远(相关阅读:“小风机”撬动大市场,这家企业填补分布式风电空白)。

上海致远也是一家以兆瓦级以下风机为主打产品的可再生能源企业。从其官网新闻可以看出,上海致远在日本市场已出货1500多台陆上风力发电机组,多用于当地分散式风电项目。

从官网信息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些共性,比如金马新能源有限公司主打百千瓦级风力发电整机、微电网及分布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;上海致远也从早期的风机产品宣传,向分布式能源、风光储微电网、风光互补离网系统解决方案转型。

也就是说,与传统的大基地、规模化应用理念相比,这些百千瓦级风机厂家,正在积极推进其产品深度捆绑用户侧能源建设,如源网荷储、微电网、智慧综合能源等模式等。不管出口海外抑或应用于国内,这是否将是小型风机创新应用场景的另一个主要战场?是值得行业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
风电在分布式和用户侧直接参与度低

当下,行业鲜有兆瓦级以下风机批量应用的消息。

一直以来,风电机组的发展方向是由小机型向大型化方向发展,这是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,也是风电领先全球的标志。甚至在风电规模化建设、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下,对业内头部整机企业来说,从事微风发电或者兆瓦级以下小风机是多少有点“不务正业”的行为。

所以我们也看到,当下热火朝天的商业模式如源网荷储项目、微电网项目、工商业项目、虚拟电厂项目,乃至乡村振兴中的小型分布式能源项目,风电并没有很好地融入进去。在分布式能源和用户侧两大场景下,风电的直接参与度仍然较低。

但同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和储能,在上述场景中的参与度则更高。笔者分析,这种现象主要与风、光、储在资源分布、技术特性和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差异有关。

大型地面风电场长期以来主要解决的是并网和输送的问题。而光伏,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更早面临着就地消纳的压力,自然也就催生了对需求侧管理和灵活调节的需求。

对于电化学储能来说,在经历了大型储能电站、强配新能源等发展模式之后,储能逐渐回归其电力调节的核心价值。因此,电力辅助服务、峰谷差价套利、需求响应收益、容量电费管理成为当下电化学储能较为追捧的应用场景。

在用户侧,分布式光伏+储能+工商业的商业模式日益清晰,而风电参与此类市场的收益路径却相对不那么直接和明确。

下面这张表格,或许更能清晰地展现出风光发电在电源特性、市场政策上的差异,也是造成风电在分布式和用户侧市场发展较为受限的重要原因。

产业发展需差异化解决方案

不止用户侧市场,风电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不同解决方案。

比如当下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,“千乡万村驭风行动”为乡村风电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依据和支撑。但乡村风电,尤其在乡村建设的分散式风电项目,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的挑战。

用地限制是乡村风电首要挑战,项目选址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,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、基本草原,须避让生态保护红线、自然保护区、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。可以说,环境友好性是限制乡村风电发展的一大难题。

从电网角度来看,乡村属于电网末端,负荷较低,布线较分散,接入容量有限,农网基础薄弱也成为大兆瓦风电设备接入难、应用难的堵点之一。

当然,除上述原因之外,乡村风电还面临着诸如简化审批流程、商业模式创新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一系列问题。但就设备本身而言,站在乡村风电的特定场景下,是否基于先进技术优化的、不同功率等级的小型风机设备,将更有利于减少占地面积、降低接入电压等级,从而扩大乡村风电应用场景,赋予乡村风电更顽强的生命力呢?

更为重要的是,行业应改变将风电视为“电源”的固定思维,尽可能地以“风电+农业、交通、建筑”的形式探索更多的场景融合,推进将风电与生态旅游、美丽乡村、特色小镇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园区、智慧社区有效融合,以提升风电在乡村振兴和用户侧市场的深度参与能力。

从集中式到分散式、从源网荷储一体化到综合能源项目,市场的不同场景需要差异化解决方案,风电仍然需要探索更广泛、更具有价值的商业模式,以激发产业更强劲的发展活力。

( 来源: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 作者: 冉小冉 )

[下个主题]  国家能源集团与安徽省高层会谈:加快推进重点电源项目和输电工程的开发建设